松的永壽,見證了日本人在傳統上對自然和生命力的崇敬,亦伴隨這個民族在歲月中一起感悟物哀、滅絕之美。加上松無華的外表、從針葉到枝木都實用的本質,亦盛長出日本文化中對隱忍與堅毅的尊崇。
▋被神格化的松
日本的文化,源自於神道教當中對自然和生命力的崇敬,也造就了這個民族對林木的信仰。
眾多樹木中,松常綠長壽,凜立寒冬而不枯,展現出非凡的生命力。因此,擁有千年色、萬年壽的古松,就自然被視為神靈附體之物,受到日本人家家戶戶的喜愛。亦為 松添上吉祥、驅邪的象徵,𧗠生人站立其下會得到神靈庇佑的說法。
▋庇蔭江戶的「松並木」
但既然松如此受歡迎,為何要到江戶時代才出現「蒼松夾道」(※1)的標誌性景觀呢?原因有二。
一,江戶時代大興土木的城都建造,令日本森林幾乎陷入浩劫時期,亦因禍得福,誕生出綠化、保護自然環境的概念。(※2)
二,百姓歷盡戰爭,難得地迎來了二百多年江戶時代的安定生活,終於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。民間因而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,普及如園藝等講究的悠閒文化。
基於以上,江戶時代就出現了無數為綠化、提升行人舒適度而種植的松樹。這些形態挺拔的青松夾道而列,庇蔭無數的江戶人。
現時日本仍遺下少量被稱為「松並木」(松樹林大道)的遺址,繼續守護這片土地。
※註
1 / 出自《東槎錄》,姜弘重,「十一月二十七日」條,頁 34 上。
2/ 江戶時代的武將,渋江政光,是推動森業思想的先驅之一,留有「國家之寶,山也。山衰則國衰」的名言。
3/ 江戶時代,版畫,現藏於中山道広重美術館。